腹胀是怎么回事 厚朴七物汤治疗腹部胀满
出现这样的现象,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吃的食物,有些食物就很容易引起腹胀。比如豆类、谷类以及洋葱等食物,进入体内发酵停留时间比较长,在细菌的作用下,就很容易会产生气体,出现腹胀的现象。这样的情况下,少吃这些食物就能减缓腹胀的现象,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。
同时饮食习惯不好,也会导致腹胀出现,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喜欢说话,这样也会导致肠胃吸收过多的空气,从而出现胃胀的现象。可见古人说的“食不言”还是有点道理的,吃饭不说话,减少了空气的进入,自然就能有效预防腹胀。还有些人吃饭的速度很快,还没嚼几下就直接咽进肚子里了,导致食物难消化,吸入的空气变多,也会出现饭后腹胀现象。
如果长期有吃饭腹胀的现象,要考虑是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。一般消化功能明显降低的人,就很容易出现腹胀的现象,并且在进食之后难以消化,就会出现很明显的腹胀的现象。针对这样的现象,需要及时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消化功能下降,有病对症看病,没病及时提升消化能力,才能减少腹胀的现象。
原文:
趺阳脉微弦,法当腹满,不满者必便难,两胠疼痛,此虚寒从下上也。当以温药服之。
语译:
如果趺阳部出现微弦的脉象,应当兼有腹部胀满,如果腹部不胀满的,必定会出现大便困难,两侧腋下至腰部疼痛,这是由于下焦阳虚,寒气从下上逆的缘故,应当用温药治疗。
原文:
病者腹满,按之不痛为虚,痛者为实,可下之。舌黄未下者,下之黄自去。腹满时减,复如故,此为寒,当与温药。
语译:
如果有腹部胀满的症状,按之不痛的表示为虚证;按之疼痛的表示为实证,治疗实证应当用泻下法。
如果腹满而舌苔黄,没有用泻下法的,用泻下药后则黄苔可以消退。
如果腹部胀满有时减轻,之后又依然如故,这属于寒证,应当用温药治疗。
原文:
病者萎黄,躁而不渴,胸中寒实,而利不止者, 死。
寸口脉弦者,即胁下拘急而痛,其人啬啬恶寒也。
语译:
病人面色萎黄,烦躁而口不渴,阴寒壅结于胸中,而又腹泻下利不止的,属于死证。
如果寸口部出现弦脉,通常会出现两胁肋拘急而疼痛,兼有畏寒怕冷的症状。
原文:
夫中寒家,喜欠,其人清涕出。发热色和者,善嚏。中寒,其人下利,以里虚也,欲嚏不能,此人肚中寒。
语译:
遭受寒邪侵袭的人,喜欢打呵欠,容易鼻流清涕。如果病人出现发热,但面色正常,则喜欢打喷嚏。如果寒邪直中于里,则容易引起腹泻,这是由于脾胃虚寒所致;如果想打喷嚏又打不出,这是由于腹中受寒的缘故。
原文:
夫瘦人绕脐痛,必有风冷,谷气不行,而反下之,其气必冲,不冲者,心下则痞也。
病腹满,发热十日,脉浮而数,饮食如故,厚朴七物汤主之。
语译:
如果身体瘦弱的人,肚脐周围出现疼痛,必定是因感受风寒,导致大便不通,如果误用泻下法通大便,则会损伤下焦元气,导致下焦阴寒之气逆上;如果气不逆上的,心窝处必定会出现痞证。
患腹部胀满,兼有发热10天,脉象浮数,饮食正常的,应当服用厚朴七物汤治疗。
厚朴七物汤
厚朴半斤 甘草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生姜五两
原文:
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四升,温服八合,日三服。呕者加半夏五合,下利去大黄,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。
语译:
将以上7味药,用水1斗,煮取4升,每次温服8合,1日3次。兼有呕吐的加半夏五合;兼有腹泻的去大黄,寒象较盛时则加生姜至半斤。